产品介绍
物探找水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通过研究和探测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来寻找地下水资源的技术手段。以下是物探找水的常用方法:
1.自然电场法:地下水从山顶向山下缓慢流动时会产生渗滤电场,形成山顶负的自然电位。此外,硫化矿体在地下水位之上为氧化环境,在地下水位之下为还原环境,从而可在矿体顶部地面形成自然电场异常,据此可以判断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2.电阻率法:岩石和土壤的电阻率值同它们的含水程度和所含水的矿化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含水量高的地层电阻率较低,通过测量地下不同深度的电阻率变化,可推断出含水层的位置和分布。
3.激发极化法:当地下介质中有电子导体或离子导体存在时,向地下供电后,在切断电源的瞬间,会观测到一个随时间逐渐衰减的二次电场,这种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含水的岩石和矿石往往具有明显的激发极化特性,通过测量激发极化效应的强弱,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含水构造。
4.瞬变电磁法:在地面敷设带有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在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使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进而了解地下的含水情况。
5.高密度电法:基于直流电法的基本原理,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于一体,采用一次性列阵方式布极,可实现各类装置、不同排列极距的视电阻率观测,能快速获取地下地层的电阻率分布信息,有效划分地层和判定异常,确定可能的含水区域。
6.浅层地震法:干燥的松散沉积物中的地震纵波速度低,当这些沉积物含水时,速度则增高。利用这一特性,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测量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振幅、频率等参数,分析地下地质结构,寻找可能的含水层。
7.核磁共振法: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核磁共振现象,直接探测地下水中氢核的存在,从而确定地下水的分布和含量。该方法对地下水的探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能提供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含水量等信息。
8.重力法:由于地下水与周围岩石的密度存在差异,会引起重力场的变化。通过测量重力异常,分析地下地质体的密度分布,间接推断地下可能存在的含水构造,如断裂带、溶洞等,这些构造往往是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通道。
9.磁法:不同的岩石和矿物具有不同的磁性,某些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构造或岩石类型可能具有独特的磁性特征。通过测量地磁异常,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分布,辅助判断可能的找水目标区域,如断裂构造、火成岩侵入体等附近可能存在地下水。